開國大典用的國旗有何特別之處
1949年夏天,看到新政協籌備會的國旗圖案征集令,年輕人曾聯松心潮澎湃,伏案構思、反復推敲后,寄出了一幅圖稿。這就是后來的“復字第32號”方案,從眾多應征國旗圖案中脫穎而出。經過多番討論與修改,新政協將五星紅旗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。紅色為底,五星點綴,四星較小,環拱于旁。
由于國旗要在開國大典上使用,有關方面緊急聯系縫制單位,制作了一面特大號的國旗,這面國旗長4.6米、寬3.38米,用5幅紅綢子拼接而成,5顆黃星是用黃緞子做的。
10月1日下午3時,天安門城樓上,毛主席按下升旗按鈕,伴隨著《義勇軍進行曲》的樂音,五星紅旗徐徐升至旗桿頂端。這一神圣的時刻與畫面,永遠銘刻在中華兒女的心中。
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制作者是誰呢?
北平市國營永茂公司的宋樹信。
宋樹信,中國共產黨黨員,當年他明的身份是在北平做生意,暗地里是給北岳區地下黨前門支部做宣傳工作。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,宋樹信被安排進北平市國營永茂公司業務科工作。
1949年9月27日,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確定了新中國的國旗、國歌、國都。次日,永茂公司便接到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:制作1萬面大中小三種款式的國旗。同時,負責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開國典禮上親手升起的國旗制作,這面國旗長500厘米,高333厘米。旗面必須用紅綢,五角星要用黃緞。要做兩面,以供挑選。
宋樹信來到瑞蚨祥,找到了唯一一卷3米多長、不到2尺寬的黃緞子。又來到一家叫新華縫紉社的店鋪。特大規格國旗是連夜用縫紉機趕制的。做到一半時,發現黃緞子的寬度不夠,做不了最大的五角星。大家左比右量,總有一個角需要拼接。宋樹信不敢下決心,馬上向公司匯報,經過一層層的請示,最后同意拼接方案:在大五星的一個角上接一個尖。接好尖后,如果不仔細看,根本看不出那個尖是拼接縫的??p制好兩面特大規格國旗時,已是10月1日凌晨。
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,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參加開國大典。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按動電鈕,啟動廣場中央旗桿下的電動升旗裝置,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《義勇軍進行曲》和禮炮聲中像一輪紅日冉冉升起。升上去的國旗是宋樹信監制的那面拼接了五角星星尖的國旗。而另一面國旗當時由聶榮臻元帥指示護旗的戰士用繩子系起,隱蔽在旗桿一邊。萬一電動升旗裝置出現故障,隨時準備改用人工升旗,保證做到萬無一失。